发布时间:
2015-06-26浏览次数:
1177(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一线,具有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语文教学、文学鉴赏、文献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班级管理、科学研究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党政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
(二)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2.核心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教学论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专业综合课程、课堂实训、社会实践、素质拓展
(三)就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很广,除了可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外,考公务员、事业编比较占优势,也可从事文秘、文案策划等工作。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万金油”,就业面较广。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中小学、军队、企业等都是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四)专业特色及师资情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2004年学校升本后新上6个本科专业之一,2009年开始分为教师教育和高级文秘2个方向。已培养七届本科毕业生1154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七年在90%以上。
1.师资力量雄厚
设有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文论、普通话、综合6个教研室。拥有校级先进教研室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53.7%;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3人;双师型教师12人。
拥有“十一五”、“十二五”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文化生态学 (主要成员为中文系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12项,市厅级22项,校级科研课题30项;出版教材2部、专著10部;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
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7门;重点课程群3个;校级案例课程3门;校级网络课程1门;专业核心课程1门;双语课程1门;校企合作课程1门;校级教研项目20个;实验技术研究项目6个;发表教研论文17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4项,教学优秀奖3人。
2.毕业生质量较高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近几年,主要实施了“本三专二”、“三字一话”工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也提升了就业层次。考研率连续多年全省第一,众多毕业生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人员,活跃在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构建了“通专结合,分类培养,强化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百草文学社、黑眼睛话剧社、萤火虫DV社等社团,百草文学社至今近30年年薪火相传,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团。2007年成立的黑眼睛话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一村之长》获山东省大学生原创作品类特等奖,《辅导员》《梨花约》获一等奖,排演的话剧《孙武》被省电视台录像、报道并获省二等奖,文化生态学获省活动类二等奖。3篇学生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在省师范专业大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3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