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45场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

2021-06-08

浏览次数:

158

2021年5月27日(周四)晚7:00,在信息东楼514教室,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了第45场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是为:韩国生态文化研究。此次沙龙参与人员有陈玉涛副院长、邢长远副教授、陈冉博士以及文化生态研学会全体同学。

沙龙开始,邢长远老师针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邢长远老师指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韩国文化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研学会第一研学小组选派的王欣乐同学(20中文本2)发言,王欣乐主要探讨了两个内容:一是韩国釜山甘川洞村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文化艺术创新激活地区经济,从落后的“贫民窟”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韩国“圣托里尼”,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二是韩国的山水时调的情况。 

接着研学会第二研学小组选派的李佳依(20语教专4)发言,其主要阐明文化生态具有民族性和包容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其认为生态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生存,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兴则文化兴,生态衰则文化衰。 

最后研学会第三研学小组选派的孙世宇(20历史本1)发言,其主要探讨了韩国文化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并提出应为以韩国文化输出为借鉴,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学生发言过后,陈玉涛副院长对三位同学的发言逐一进行了评价,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玉涛副院长认为韩国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韩国经常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转变成自己的文化,中国应该对照反思自身的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茶歇过后,陈冉博士围绕本次沙龙主题进行发言。陈博士主要从三方面对韩国文化进行解读:一是韩国传统节日与中国的不同;二是韩国与中国在风俗上的差异,例如:颜色、数字、习惯等等;三是韩国在饮食习惯上具有独特标志。

最后,邢长远老师、陈冉博士以及学生们针对韩国垃圾分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讨论,这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韩国文化的特点。沙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