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亓佩成教授受邀到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进行学术讲座
近日,我院亓佩成教授结束了亚美尼亚埃里温国立大学的访学任务回国。其间,亓佩成教授在亚美尼亚大学学报发表英语论文一篇:Qi Peicheng, “Was Armenian King Parthmasiris an Shigao? Identifying Sutra Translator An Shigao of China,” Bulletin of Yerevan University A: Armenian Studies, Vol. 12, No. 2, pp. 16-29. 该篇文章发表后,在亚美尼亚引起了一定的轰动,目前一家亚美尼亚公司准备以该文章为基础,拍摄一部电影。2021年12月,在亓佩成教授的牵头下,埃里温国立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亚美尼亚驻华大使和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均出席了线上签约仪式。在亓佩成教授的牵头下,目前滨州学院意欲亚美尼亚布鲁索夫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22年5月17日,驻亚美尼亚使馆邀请在亚访问交流的滨州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亓佩成做题为“亚美尼亚:小国文明的成长史”的专题文化讲座。范勇大使及使馆馆员和家属参加。亓佩成教授
滨州实验学校教师杨伟来我院作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教育技能水平,学习教育见习经验,2021年5月8日,由人文学院联合滨州实验学校共同举办的“名师进校园”活动在2#310举行了经验分享会,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及历史学专业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滨州实验学校语文教学名师杨伟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乘风破浪当老师,元气满满教语文”的语文学科教学经验宣讲。活动伊始,杨伟老师以鲁迅先生在《导师》一文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切入,引出了当前中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学科地位发生的显著变化。她以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变化为例向同学们深入分析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学科思辨性与内容多样性。杨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尊重学生天性、语文素养培育、教师职业素养、家庭-教师良好互动等方面向同学们阐述了什么是一个好教师的基础。在谈到具体教学方法的时候,杨老师结合她第一次讲课的经历,建议同学们在上课前精心准备,精彩亮相;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理服人,提升人格魅力,努力成为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师;在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中,坚持读书,不断提高自身,养成终身学习的职业习惯;在同学生交往方面,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诉求,瞄准学生能力,追求高效课堂,以达到教学相长的
滨州实验学校教师刘友会来我院作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学生教育技能水平,学习教育见习经验,2021年5月8日,由人文学院联合滨州实验学校共同举办的“名师进校园”活动在2#310举行了经验分享会,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及历史学专业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润物无声。滨州实验学校名班主任刘友会老师为同学们深情讲述了她担任班主任12年来“真情育人,助力成长”的班级管理经历。讲述伊始,刘友会老师以“同学们想过当班主任吗?”这一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从职业成长和情感收获两个层面展开经验分享,向同学们清晰地展现了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引路人、患难与共似亲人以及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维护者的角色认识与转变过程。在谈到刚入职当班主任的经历时,刘友会老师面对状况百出的七年级学生,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经验,不断磨练自身班级管理能力与水平的事例深刻影响了在座师生。当发现刚入职时请教式学习被动、零散、逻辑性不强的问题时,刘友会老师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班级管理类书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逐渐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在讲到她近十二年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时,她通过常规小组单元化管理、序列化主题德育活动、学习环节逻辑梳
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立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2021年3月21日上午,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成立揭牌仪式在滨州学院4教106室(戏剧艺术工作室)成功举办。来自滨州市作家协会、滨州学院研究生处、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以及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的领导、专家、老师、同学共40多人参加了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红博士主持。滨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和滨州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先后致辞,并共同为大学生研究会揭牌。滨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学芹、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永为大学生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部长、副部长颁发了聘书。滨州文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耿宝强教授、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会长梁雨豪同学分别作为教师和学生代表发言。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是在滨州学院人文学院的直接领导下,依托滨州文学研究中心建立的大学生学术研究组织,成员包括十几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研究会以滨州文学研究中心的领导、顾问、老师为学术指导,致力于研究、传播、宣传、推广滨州文学。揭牌仪式后,滨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副主席张学芹分享了个人的文学创作经验。
《时代文学》杂志社张世勤社长应邀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21日,我院在4教106教室举办黄河三角洲大讲堂,邀请《时代文学》杂志社社长、山东省作协文学院副院长张世勤做了题为“在虚构中清醒与沉醉”的学术讲座。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刘庆祥,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市作协副主席王其槐、马卫巍、张学芹,校研究生处长闫永利等领导以及市作协40多名会员、我院学生参加了学术讲座。 张世勤社长结合个人的文学创作经历,针对当代文学所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张社长强调当代作家应该追求野生、坚守、纯粹的作品,时代与地域对文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代文学要突破创作瓶颈就需要更深入地把握社会历史。张社长的讲座高屋建瓴、风趣幽默,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我院学生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志强教授应邀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10月20日下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志强教授在4教106做了题为“文体哲学视野下的现实主义”的学术报告。周志强在报告中分析了现实主义产生的根源,认为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和疯狂理性是分不开的;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寓言性文本。在讲座中,周志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文本剩余物”概念,认为文本剩余物有不可化约的“矛盾”。周志雄对于现实主义进行了根源性的梳理与论证,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对当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创造性发现。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汉语言本科专业召开教育见习动员大会
2020年10月13日,汉语言文学专业召开赴滨城区三中、北中实验初中部教育见习动员大会,19中文本1、2班72名同学及7名指导老师参加。专业负责人耿宝强老师传达了见习方案,强调了见习习纪律,并就见习的具体内容(听课、班主任工作、教研活动)、《见习记录》的填写进行说明;指导教师王金霞老师就观评课的写法进行了讲解;班主任李伟萍老师就见习期间的疫情防护等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此次动员大会为高质量完成教育见习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院三位教师参加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
为推动我院专业认证工作、深入理解教育部对后续的认证工作制定了新的补充要求,2020年9月25日—27日我院派出邢长远、李岩、白花丽三位教师参加由广博教育主办的《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题研修》。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师范专业认证2020年补充要求解读、专家进校考察期间的主要工作、认证工作全程操作性经验分析、自评报告的撰写等。此次研修有效的帮助解决了我院在备战认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实困难。
人文学院走访实践教学基地
2020年9月18日,人文学院路来庆、刘立华两位老师到实践教学基地走访,与阳信实验学校、阳信第一实验学校、阳信县翟王镇中学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实习学校的发展规划、师资需求、实习生安排、实习学生表现。实习学校领导认真研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合理、课程体系能够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同时希望我院增加实践类课程,多加强与中学一线教师的交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多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培养更多的优秀语文教师。
高校教师应站稳政治立场,加强高校思政
2020年8月10日至14日,人文学院刘雪燕老师参加了山东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在学习归来的分享会上,刘老师介绍了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必须从意识形态上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站稳政治立场,把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和任务要求,系统学习并消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想成果。尤其是今年,国际形势比较严峻,西方国家借助网络等各种力量和形式抹黑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力图从意识形态干扰和破坏中国青年人(我们的大学生,我们祖国发展的栋梁)价值观,严重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自己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应在教书与育人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作为高校教师,,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将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尤其是我们人文学院的教师,更是要发挥人文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为培养高尚师德的语文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我院4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近日,滨州学院2020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我院学生曹姿仪的《滨州学院通航飞行学员学业压力调查分析》、胡延茹的《胡应麟咏史诗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王帅的《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探究》、袁祎的《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教育理念及其对历史教学的启示》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我院两教师参加2019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期学校培训
为做好师范类专业自评自建工作,提升我校自我质量保障实效,我院派出白花丽和李岩两位教师4月24日—26日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2019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期学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标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制定、分解与落实;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等。
我院邀请滨州中学骨干教师举行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2020年1月12日上午,我院在3号教学楼301会议室邀请滨州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召开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莅临参会的有山东省北镇中学初中部吴静、滨城区第四中学曹静、滨城区第六中学刘树行、滨州实验学校邓颖、滨城区杨柳雪中心学校高维霞等中学教学名师。与会的中学骨干教师根据滨州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及多年的执教经验对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师职前职业素养等提出指导建议。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及其参与专业认证教师参与了座谈,并就教师专业成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课堂教学及合作开展教研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最后,我院王明东院长围绕以大学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师范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中心,以师范生培养要紧贴中学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地方教育一线为目的,要多方深入加强合作做了总结点评。
河南大学周祥森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12月21日上午,河南大学《史学月刊》杂志社编审,历史文化学院周祥森教授应邀在1教401室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现代与前现代历史差异之源:以人的灵魂秩序为视野的考察”的学术报告。 周教授首先阐述了历史的定位、历史研究的内容,进而指出1500年之后,历史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环境、疾病、医疗、健康卫生、人自身的身体等新问题。针对这一史学现象,周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现代与前现代存在灵魂秩序的差异,并着重分析了灵魂秩序与社会秩序、政治秩序和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系。周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论证严密,是一场十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周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