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近日,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评审结果公布,我院王明东教授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研究》获批立项重点项目,并推荐参评山东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白花丽讲师的《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成妍讲师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设计研究与实践》获批立项一般项目。
我院1项课程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
近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公布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2020年第2批上线课程名单,我院张龙海博士主持的课程《世界近代史1》获批上线。截至目前,我院共有6门课程上线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门数在学校名列前茅。
我院3项课程和案例获评山东省优秀共享课程和优秀教学案例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公布2020年春季学期优秀共享课程与优秀教学案例获奖名单,我院成妍老师的《现代汉语2》荣获优秀共享课程一等奖、白花丽老师的《中学语文教学专题》荣获三等奖;成妍老师的《现代汉语》荣获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
《时代文学》杂志社张世勤社长应邀来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0年11月21日,我院在4教106教室举办黄河三角洲大讲堂,邀请《时代文学》杂志社社长、山东省作协文学院副院长张世勤做了题为“在虚构中清醒与沉醉”的学术讲座。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刘庆祥,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许烟华,市作协副主席王其槐、马卫巍、张学芹,校研究生处长闫永利等领导以及市作协40多名会员、我院学生参加了学术讲座。 张世勤社长结合个人的文学创作经历,针对当代文学所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张社长强调当代作家应该追求野生、坚守、纯粹的作品,时代与地域对文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代文学要突破创作瓶颈就需要更深入地把握社会历史。张社长的讲座高屋建瓴、风趣幽默,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我院学生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院2项“双服务”项目顺利通过结项评审
近日,2020年滨州学院“双服务”项目结项、种子基金项目结项评审结果揭晓,我院孙云海副教授主持的《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滨州市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研究》、方荣辉副教授主持的《滨州市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化建设发展现状调查与创新路径研究》顺利通过结项评审。
历史学教研室邀请校外专家对参加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选手进行指导
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开赛在即,为提高历史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历史学教研室邀请滨州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员曹大梅老师、山东省北镇中学高放老师、山东省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李秀珍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了指导。三位专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参赛学生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细微的指导。曹老师指出,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一是看知识教育,二是看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高老师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要讲求科学性,这就要要求教师所讲的史实必须真实可靠,遣词用字必须准确无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实作出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李老师指出要熟悉每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把核心素养落在实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学(师范方向)专业一直注重培养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连续多年参加山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提高历史学师范生从师任教专业水平。
我院11项成果荣获滨州市第二十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近日,滨州市第二十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院王明东教授的《学分制条件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刘涛教授的《礼治与教化:朱元璋社会治理研究》、李静讲师的《中国古代兵儒关系研究》、刘艳艳讲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视野下的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研究》荣获一等奖;王爱民副教授的《渤海革命区盐政管理述评(1937-1949)》、武建雄讲师的《宋代“稽古之学”考论及其学术史意义——从陈瓘奏议说开去》、张丽丽讲师的《地方本科院校新生研讨课模式探究》、张龙海讲师的《斯基泰人与草原丝绸之路》荣获二等奖;陈玉涛副教授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合作视角下的滨州市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孙毅讲师的《沟通行动:业主委员会运作机制研究》、邱爱芳讲师的《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实务探索》荣获三等奖。
我院外聘教师给同学们讲授如何做一名好语文老师
本学期我院外聘教师滨州三中崔洪霞校长给我校19中文本1和19中文本2兼职讲授《中学语文教学法A》课程。2020年10月20日-21日,崔老师给学生上课期间的主要内容为如何做一名好语文老师。崔老师首先结合自己刚入职的经历谈师范生入职要做好哪些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基本功、基础知识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明白真正当老师是怎么回事以及当老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崔老师重点讲解了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六项基本素质。白花丽等老师旁听了崔老师的课程。学生们听课非常投入,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当一名好语文老师任重道远,自己要加倍努力。
汉语言本科专业召开教育见习动员大会
2020年10月13日,汉语言文学专业召开赴滨城区三中、北中实验初中部教育见习动员大会,19中文本1、2班72名同学及7名指导老师参加。专业负责人耿宝强老师传达了见习方案,强调了见习习纪律,并就见习的具体内容(听课、班主任工作、教研活动)、《见习记录》的填写进行说明;指导教师王金霞老师就观评课的写法进行了讲解;班主任李伟萍老师就见习期间的疫情防护等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此次动员大会为高质量完成教育见习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历史学教研室举办省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辅导活动
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开赛在即,为提高参赛学生授课水平,历史学教研室召开专题教研室会议,加强对参赛选手的辅导。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李静老师主持,历史学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初中组和高中组两名参赛同学对固定篇目进行了模拟授课。老师们在教态与表达、教材解读、教学内容讲述、课堂气氛掌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粉笔字展示、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人文学院及历史学专业一直注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外聘教师王翠华老师来我院授课
9月30日下午,我院外聘教师北镇中学初中部中教高级教师王翠华老师来我院为18中文本1学生授课。王老师以《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为范本,阐述了古诗文教学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王老师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特别指出,准备一堂好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尤其是每堂课的拓展环节,考验的是任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内存,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多多阅读。在谈到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时,王老师提出了“以学定教”的语文教学发展观,让大家耳目一新。王老师结合自己从教经历,讲述了一名中学语文优秀教师该具有的教师基本功和语文素养,为即将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的青年学子做了师范。她也特别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再次激励大家多阅读、多实践,加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素养,为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而努力。人文学院一直注重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地方中学的合作,此次开展的外聘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语文教育教研室开展外聘教师授课专题研讨
2020年10月初,语文教育教研室对外聘教师所讲授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析》《语文学科微格教学A》等课程进行了集中听课和专题研讨。听课过程中,教研室老师和外聘教师亲切交流;在研讨活动中,大家畅谈听课体会。讨论主要总结了王翠华老师和冯志华老师的授课经验,提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增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的理解。
《光明日报》刊发我院王志芳副教授文章
近日,人文学院王志芳副教授的文章《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刊发于《光明日报》2020年10月5日05版。https://news.gmw.cn/2020-10/05/content_34244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