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学会举办第36场学术沙龙活动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9年5月9日在信息楼东楼514成功举办了以“生态批评视野中《媚金、豹子与那羊》解读”为主题的第36场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活动由李彦红老师主讲,王志芳老师主持,李盛涛老师点评,邢长远老师、孙永老师以及研学会近40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王志芳老师对此次活动参与的两位老师进行简单介绍。随后,各研学小组代表同学进行了发言。第一研学小组郭业敬(18中文本1)从“羊、爱情和文化冲突”三部分对此次沙龙主题进行阐述。她指出,在《媚金、豹子与那羊》中,体现出了男性对女性的重视及自卑。在两人爱情里面,有表面的物质化倾向,并且这与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密不可分。同学们就其所提出的“爱情杂质”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第二研学小组张明晨(18中文本1)围绕“爱情、呼唤民族童心和文化冲突”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提出“自然与美、痴与呆”的观点,并指出该文体现了民间文化中的复杂情感以及传统道德被医治和文化自身劣根性的反思。进而引起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现象的有关网络聊天等问题的探讨。第三研学小组徐迪(18中文本1)则围绕“生态批评理论、人和自然的整体性、少数民族风情、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举办第35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9年4月11日在信息楼东楼514成功举办了以“生态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为主题的第35场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高金霞老师主讲,孙永老师主持,韩荣钧老师点评,研学会近40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由孙永老师对两位参会老师做了介绍。随后,由各研学小组代表依次进行了发言。第一研学小组朱有朋(18中文本1)提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归属于实体艺术,它既有实用价值,又富含艺术价值。园林艺术中体现的和谐之美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体现。同学们对“格式塔”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展开了讨论。第二研学小组赵万聪(18旅管专1)围绕山水文化因素介绍古典园林的结构类型,通过对假山,园林之水,建筑材料,园林植物的介绍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态之美。而同学们更是围绕园林艺术中的生态之美和人文情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第三研学小组牟胜慧(18中文本1)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中心,围绕园林建筑的生成条件,园林的艺术审美特点阐明其中体现出的生态艺术和美学思想。她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和激烈讨论。接下来,由高金霞老师以王世贞造园与鉴园实践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34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12月13日在信息楼东楼514教室进行了以“从生态学角度解读《我不是药神》”为主题的第34场学术沙龙活动。本场沙龙是学生专场,由李超同学主持、张梦宁同学点评,邢长远老师以及研学会45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沙龙开始,李超同学对本场沙龙活动流程进行了介绍。随后,由各研学小组选派的同学进行发言。第一研学小组郭业敬(18中文本1)提到,在这个看似人情淡漠、品德被抛之于脑后的社会,我们依旧需要相信孟子的“人性本善”之论,要相信人间自有可以冲淡冷漠的温情。第二研学小组唐燕洁(18中文本2)认为道义上的英雄却可能是法律上的罪犯。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的建设者,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整体,需要社会各个部分的进步才能获得全社会发展的观点。第三研学小组徐迪(18中文本1)提出了“平衡情与法”需要国家不断改革方可实现的观点。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同学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尤其是梁云翔同学从个人、政府、药厂及公益人士的四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我们要做的是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想如何纠正”的观点,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研学会会长张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举办第33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11月29日在信息楼东楼514成功举办了以“语言或文字中的生态文化现象分析”为主题的第33场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成妍老师主讲,王志芳老师主持,王立东老师点评,研学会近40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由王志芳老师对研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及沙龙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研学会三个研学小组所推选的代表张丽华同学(17中文本1)、万笛同学(18中文本1)、张琬羚同学(18历史本1)围绕本场沙龙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讨论质疑。在讨论质疑的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在不同视角看问题。在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讨论中,每个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在语言或文字中的生态文化现象方面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将讨论质疑环节推向高潮。接下来,由成妍老师针对道教文献话语中蕴含的生命观做了详细介绍;王立东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发言做出了点评,使同学们对语言或文字中的生态文化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最后,王志芳老师对沙龙活动做了重要总结,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此次沙龙活动圆满成功。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开展2018年度生态文化考察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40多名同学于11月17日前往无棣古城和鲁北文化产业园进行了生态文化考察,研学会部分指导教师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考察活动的第一站是无棣古城。大觉寺气势宏伟,工艺精巧,寺内佛像众多,引得师生们驻足观看。有“进士世家”美誉的吴氏芬故居也别有一番风味,故居一宅两院,院内古木参天,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在建筑格局上气势与艺术性并存,是明清官宦府第古建筑艺术中的典型代表。考察活动的第二站是鲁北文化产业园,园内的各种古玩物品、充满时代沧桑感的古旧物件,让师生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此次考察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滨州古城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了解,考察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举办第32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11月15日在信息楼东楼514成功举办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为主题的第32场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由田梅副教授主讲,邢长远老师主持,路来庆副院长点评,研学会40余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邢长远老师对沙龙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研学会三个研学小组所推选的代表朱友朋同学(18中文本1),马新程同学(18法律专1),张慧颖同学(18中文本1)围绕本场沙龙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讨论质疑。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或提出疑问,或发表个人见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接下来,本场沙龙主讲人田梅副教授紧扣本场沙龙主题,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探讨。最后,路来庆副院长精彩点评了三位同学的沙龙发言,使同学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次沙龙活动圆满成功。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新老会员见面会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10月27日在4教106室成功举办了2018届新老会员见面会。见面会由马一鸣同学主持,出席见面会的有:生态文化省级普及教育基地主任、校研究生处处长、滨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闫永利副教授;校一流学科带头人、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盛涛副教授;研学会指导老师、博士后——王志芳副教授;生态文化省级普教基地副主任——邢长远老师和孙永老师。此外,还特别邀请了2017届研学会的老会长李晗同学来参加这次的见面会。见面会上举行了研学会2017—2018学年“优秀会员”的颁奖仪式以及2018届研学会副部长以上同学的聘书颁发仪式。孙永老师宣读了“优秀会员”名单和聘任通知,王志芳老师、孙永老师为优秀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闫永利老师、李盛涛老师为研学会2018届副部长以上同学颁发了聘书。闫永利老师、李盛涛老师分别代表生态文化省级普及教育基地、研学会指导教师发言。两位老师介绍了研学会的办会宗旨、活动目的以及发展历史、发展规划等,并对新会员的学习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新会员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努力读书,善于思考,保持质疑批判的精神。李晗同学、张梦宁同学分别代表
文化生态学研学会师生聆听庞培先生学术报告
2018年6月24日,文化生态学研学会2016、2017级部分会员在学苑会堂第三报告厅参加了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散文代表作家庞培先生的学术报告。滨州市70余位文学爱好者、滨州学院部分老师共同参与了本场学术报告。庞培先生围绕本场学术报告的主题——“散文的日常”,以漫谈方式探讨了小说和散文的关系、旅行文学的特点和影响、个人经历对诗歌、散文的影响、散文写作的积极意义、散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术报告的最后,文学生态学研学会部分同学向庞培先生提出了有关散文创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庞培先生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耐心解答,使同学们对散文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 31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5月25日在信息东楼514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电影《战狼2》”为主题的第31场学术沙龙活动。本场沙龙由李超同学主持、张梦宁同学点评,研学会30余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李超同学对本场沙龙活动进行了简单安排。随后,研学会三个研学小组所推选的徐瑶同学(16中文本2)、曹炀同学(17历史本1)、宗俊同学(17中文本1)围绕本场沙龙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讨论质疑。接下来,张梦宁同学激励同学们大胆交流、敢于发言,随后对文化生态学研学会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提示同学们从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生态”的含义,不要局限于环境,使参加沙龙的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敢说、敢做、敢尝试的重要性。最后,张梦宁同学进行了沙龙总结,对三位发言同学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详细评析,使同学们对于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电影《战狼2》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会竞选活动暨毕业生欢送会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6月8日在信息东楼514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会长、执行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竞选活动及毕业生欢送会。本场活动由李晗同学主持,邀请了田宇、刘婷同学主讲,张梦宁、李超、安磊等同学参加竞选,邢长远、孙永老师及研学会30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开始,李晗同学对到场老师、田宇同学和刘婷同学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各位研学会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邢长远老师简单介绍了研学会干部的竞选规则,张梦宁、李超等同学依次进行了竞选发言。接下来,孙永老师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从祝贺六项省青项目的立项、研学会的建设工作、个人大学社团故事及研学会更好发展的期待等方面进行了发言,探讨了研学会平台对同学们学术探讨和奠定学术基础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参加活动的师生充分感受到了开展沙龙活动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最后,田宇同学和刘婷同学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发言,给同学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对本学年积极参与沙龙的同学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同学们今后的良好发展表达了祝愿,使同学们对于研学会和自身更好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心简介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2月,属于“院属院管”型科研机构。该中心现有17名研究人员,教授1名,副教授7名,博士4名,硕士11名。该中心主要依托十二五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文化生态学”、滨州学院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滨州学院科研团队“文化生态学研究创新团队”等进行研究。主要从事文化生态学与文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旅游管理等学科的跨界研究。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生态视野中的网络小说叙事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网络小说的生态性文学图景”1项,其他省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该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文化生态学研究中心成员
主任:李盛涛成员:王明东、闫永利、耿宝强、李伟萍陈玉涛、魏淑丽、方荣辉、邢长远孙永、李彦红、白花丽、崔杰张帆、李岩、张然、吕传笑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成功举办第30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5月11日在信息东楼514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古代文学中自然描写的生态意蕴”为主题的第30场学术沙龙活动。本场沙龙由王志芳副教授主讲、邢长远老师主持、刘玉华副教授点评,研学会40余名同学参加了沙龙活动。沙龙开始,邢长远老师对“古代文学中自然描写的生态意蕴”这一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研学会三个研学小组所推选的代表于冬芳同学(17语教专1)、杨洁同学(17中文本2)、宗俊同学(17中文本1)围绕本场沙龙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讨论质疑。接下来,王志芳副教授围绕本场主题进行发言,为同学们进一步解释了古代文学中自然描写的意蕴。首先以我们校园中的景色为例,呼吁我们要放下手机,亲近自然。其次,以我们常见的“乌”,“柳”,“梅”向大家进一步阐述了古代文学中自然描写的生态意蕴。最后,以《诗经》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使大家对本次活动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最后,刘玉华副教授对此次沙龙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王志芳副教授及同学们的发言,并为以后的沙龙活动模式提出了新的设想。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成功举办第 29场学术沙龙活动
滨州学院文化生态学研学会(以下简称研学会)于2018年5月4日在信息东楼514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为主题的第29场学术沙龙活动。沙龙开始,孙永老师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随后,研学会三个研学小组所推选的代表田野同学(17中文本1)、钟佳彩同学(17语教专5)、赵秀同学(17语教专1)围绕本场沙龙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讨论质疑。在讨论质疑的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疑问,将讨论质疑环节一次次推向高潮。接下来,耿宝强副教授围绕本场主题进行发言,为同学们进一步解释了《讲话》产生的原因、目的、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过程以及《讲话》的影响等,使同学们对《讲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耿宝强副教授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发言要脱稿,以及研学会沙龙的气氛可以变得更活跃、更自由的建议。最后,李盛涛副教授对此次沙龙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同学们以及耿宝强副教授的发言,由《讲话》延伸到文学生态,并与同学们探讨了是“文学高于生活”还是“生活高于文学”这一问题,使同学们对《讲话》与2